及时抓好当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相关资料图)
一、早稻前期病虫害
今年早稻插田插植期各乡镇差距比较大,东部片寺村、罗秀等乡镇禾苗大部分都处于分蘖盛期,西部片马坪、石龙等乡镇禾苗大部分都处于返青到分蘖始期。随着雨日增多,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有利“两迁”害虫迁入繁殖为害,对早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各乡(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需加强田间监测,积极指导农户做好早稻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
1、稻纵卷叶螟:据近期田间赶蛾调查,目前田间亩蛾量最高为240头,最低为0头,平均为80头。预计第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面积约4-5万亩,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适期)在5月10-17日。目前尚未发生危害,广大群众加强田间检查,百丛虫量达50头/百丛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2、稻飞虱:4月28日灯下诱得虫量376头,5月4日田间调查,田间虫口密度高310头/百丛,平均120头/百丛,以白背飞虱为主,目前为轻发生,禾苗封行后,虫口密度还要增加。广大农户要加强田间检查,每百丛虫量达1000头/百丛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
3、福寿螺:为害早插田,以成、幼螺啃食稻株,回青、分蘖期禾苗幼嫩,最易被福寿螺取食为害,各农户加强田间检查,田间螺量达3-4只/平方米时应及时施药防治。
4、稻叶水蝇:早插田已发现有稻叶水蝇为害,秧苗被害后心叶张开叶面形成横排小孔,分蘖期秧苗被害率高的5%,低0,平均1.2%,分蘖期是该虫为害高峰,为防治适期,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
5、水稻螟虫:主要种类是二化螟、大螟、台湾稻螟,螟虫发生时期各有不同,常混合发生,整个分蘖期均可为害。预计早稻前期水稻螟虫发生程度为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面积1.0万亩,防治适期在5月上、中旬。一、二龄幼虫防治效果好,三龄以后难防治,且大龄幼虫转株快,为害重。请各农户注意检查,达防治指标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6、赤枯病:插植期气温较低时间长,水稻分蘖受很大影响,影响根系吸收磷和钾。造成缺钾型和缺磷型赤枯,叶片表现为中肋初黄白化,接着周边黄化,重者叶鞘也黄化,出现赤褐色斑点,叶片自下而上呈赤褐色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特别是经土地治理后复耕的田块,发现病害时要及时治理。
7、南方黑条矮缩病:目前田间检查未发现有该病发生,该病害由带毒昆虫白背飞虱传播,有传毒发病发生蔓延的风险。该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发病越早,危害越大,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病,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基本绝收;拔节、孕穗期感病,产量损失10%~30%。希望各农户引起注意。
防治意见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科学施用氮、磷、钾肥,重施基肥,早施追肥,不要偏施迟施氮肥,浅水勤灌,实行科学的水肥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减轻受害。
2.物理防治: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能有效控制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
3.化学防治
(1)稻纵卷叶螟:分蘖期幼虫量每百丛达50头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阿维•毒死蜱、唑磷•毒死蜱、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稻丰散、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丙溴磷等农药按常规用量在幼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 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等按说明用量兑水50-60千克喷雾。
(2)稻飞虱:分蘖期成若虫虫口密度每百丛达1000头以上应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噻嗪酮、吡虫酮、呋虫胺、乙虫腈、三氟苯嘧啶、吡虫•噻嗪酮等药剂。坚持速效性好和持效性好的药剂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压低本田初期白背飞虱基数,降低传毒机率,减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发病程度。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嗪或醚菊酯等按说明用量兑水50-60千克喷雾。
(3)福寿螺:①密度低时进行人工捡螺集中深埋处理;②密度高时可选用杀螺剂或杀螺王等按说明用量拌细土或肥料撒施。防治福寿螺:①密度低时进行人工检螺集中深埋处理;②密度高时可选用民歌杀螺剂或杀螺王等按说明用量拌细土或肥料撒施。
(4)稻叶水蝇:可选灭蝇胺、5%阿维菌素、呋虫胺、40%乐果、50%稻丰散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
(5)水稻螟虫:防治初孵幼虫,隔5-7天喷一次,一般防治2-3次,特别要注意防治接近虫源的田块。或者在生产上当枯鞘率达5%或始见枯心苗为害状时,大部分幼虫处在1~2龄阶段,及时喷药防治。隔5~7天喷1次,一般防治2~3次即可。药剂可选用:30%阿维毒死蜱,或4-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或16%茚虫威或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
(6)稻赤枯病:可通过增施磷、钾肥,进行晒田,待田面长出白根后回水进行常规管理。
(7)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时防治飞虱,当大田已经发病,及时拔除病蔸,再从健康稻丛中分出部分稻苗补缺,并立即用病毒A或毒氟磷或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制剂加入叶面肥和噻虫嗪混合喷施,控制病害,保产减损。
二、草地贪夜蛾
当前玉米生育期大部分处在苗期至小喇叭口期,部分种植较早的玉米生育期已达到了抽雄期玉米种植时间不同,面积不断增大,食源丰富,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据调查玉米田,为害率高的8.0%,低0,平均3.6%,百株有虫高13头,低0,平均4.1头。虫龄1-5龄,预计后期将达中等程度发生,掌握在低龄期施药防治,施药时药液要施到危害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
防治意见
1.化学防治:当田间玉米被害率达10%或虫口密度达到5头/百株时应及时施药防治,施药时间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施药,施药时要喷入心叶、雄穗和雌穗等幼虫发生为害部位,确保防治效果。防治药剂可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2%甲维•虫螨腈、16%甲维•茚虫威、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根据农药使用说明书推荐的浓度和剂量进行适量喷洒,避免频繁用药,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玉米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2.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制剂以及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3.物理防治:在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性诱捕器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
三、甘蔗病虫害
1、甘蔗黑穗病:据田间调查,甘蔗黑穗病田间已开始发病,病株率高的8.0%,低0,平均1.5%,目前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宜甘蔗黑穗病的发生为害,预计甘蔗黑穗病将达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6万亩,主要危害宿根蔗,希望广大蔗农及时破垅松蔸、中耕除草,发现病株时及时清除并深埋处理。
2、甘蔗蓟马:该虫栖居于甘蔗包卷的心叶内锉吸蔗叶汁液,使叶尖卷缩干枯呈黄褐色,严重影响甘蔗生长;田间卷叶率高的10.0%,低0,平均2.0%,预计达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6-7万亩。防治甘蔗蓟马、蚜虫:可选用40%乐果乳油、10%大功臣WP或80%敌敌畏乳油等按说明用量兑水50-60公斤喷施。
四、豇豆病虫害
目前豇豆生育期大都处在开花期,有部分开始结荚,主要发生的病虫害为豆荚螟、蓟马。蓟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下旬。
防治措施
1.色诱技术:每亩设置黄板、蓝板各15—20片,棋盘式分布。
2.光诱技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30—50亩安装1台,可诱杀豆荚螟、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等趋光性害虫成虫。
3.化学防治: 根据害虫发生的情况选用1种-3种农药进行防治,适时更新选用登记农药,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
(1)豆荚螟:可选用32000l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0% 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0g/L 虱螨脲乳油、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2)蓟马:可选用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泽剂、80亿孢于/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0.5%苦参碱水剂、10%多杀霉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10%啶虫脒乳油、30%虫螨.噻虫嗪悬浮剂、45%毗虫啉.虫螨睛悬浮剂、5%甲氨基阿维菌索苯甲酸盐微乳剂、2%甲氨基阿维菌素苹甲酸盐微乳剂。
禁止在豇豆中使用的农药
1.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毒死蜱、三唑磷、氟虫腈共63种。
2.未经批准在豇豆中使用的农药。
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勿乱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创建“美丽乡村.清洁田园”有你一份功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