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随着苏州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发布,全国十强城市座次上演大“洗牌”。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24座“万亿之城”中,沪京深三城表现较好,重返第四名的广州被身后的重庆市紧追不舍,二者相差只有31亿元。在2022年的基础上,刚过了一个季度,第六到十名出现新的变化,成都超过苏州,位居第六;而杭州又反超武汉,来到全国第八。
(资料图)
十强城市中深圳增速第一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在十强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格局不变。上海市继2022年一季度GDP破万亿元大关后,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3.0%,达到10536.22亿元。从运行情况分析看,一季度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3992.33亿元,其中新能源产值增长50.1%,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42.4%,高端装备产值增长15.1%。北京市以9947.7亿元紧随其后,离万亿元大关只有52.3亿元。
深圳市同比增长6.5%,超过国内平均增速2个百分点,在十强城市中位居第一,一季度“狂奔”,经济总量达到7772.19亿元。在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8%;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27.6%、89.2%。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部门,单位:元)
广州暂返第四,苏州增长“失速”
2022年全国城市GDP十强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和南京。除了沪京深三强,在争夺“第四城”的格局中,重庆市超越广州市,成为内地经济“第四城”。
今年一季度,广州以6963.92亿元重返第四名。但由于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垫底,不仅被第三名深圳拉开800亿元的差距,而且身后的重庆咬得非常紧,二者只有31亿元的差距。也就是说,广州这次重返“第四城”,后三个季度仍有被重庆反超的可能。
令人意外的是,贵为全国地级市“龙头”的苏州,一季度增长失速,增速在十强城市中倒数第二,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量仅50亿元。这样一来,苏州就被身后的成都反超80亿元,后退到第七名。从数据来看,苏州出口表现不给力是一个原因,一季度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超过10%;再一个是第二产业增加值2287.47亿元,下降0.7%,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而看成都,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1507.66亿元,增长1.0%,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方面,成都远高于苏州,此消彼长之下,成都得以压过苏州一头。
城市间不断追赶和被追赶
2022年一季度GDP十强门槛约3960亿元,第十名为武汉市;今年一季度前十强的门槛则上升到4230.24亿元,第十名为南京市。不过,武汉以4317.69亿元对南京实现今年一季度反超,来到第九名。
而在2022年底,武汉强势归来,经济总量为18866.43亿元,超过杭州约113亿元,排名全国第八。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杭州则反超武汉约405亿元,位居第八名。
在第11名到12名,座次发生变化的是宁波和天津。作为直辖市之一,天津一季度GDP被宁波反超约86亿元,处于第12名,宁波则进到第11名。而在去年一季度,天津要超出宁波22亿元。青岛名次未发生变化,仍居第十三名,其身后的长沙尚未披露数据。
在24座万亿城市中,西安一季度增长率达到“逆天”的7.6%,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已公布一季度数据的“万亿之城”中位列第一。已公布数据的合肥、东莞一季度GDP分别为2690.6亿元、2544.95亿元。
截至5月1日,泉州、福州尚未披露一季度经济数据。2022年一季度泉州和福州GDP分别为2596.91亿元、2474.79亿元,位于第21名、23名。
(单位:元)
“烟火气”回归,消费复苏明显
今年以来,促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抓手,各地上演了消费券大战。从实际效果看,TOP20城市消费得到较快修复,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在前三强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7亿元,其中深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8%。人间烟火气的回归,是消费复苏最直接的表现。北京、上海、西安、济南等,餐饮收入同比增长都超过两位数。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北京和宁波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下降,但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36.9%和47.3%。
新黄河记者:罗晓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