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私密的世界,或者抒情一点,用王小波的话说:
(资料图)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个诗意的世界可以形态多样。书也好,漫画也好,游戏也好,手办也好,相册也好,自己的私密文件夹也好。进去了,可以得到一点快乐,以及维持艰难生活的勇气。
爱你的人参与你的私人世界,给你订游戏机守誓剑和原声CD,跟你合力打《双人成行》和《分手厨房》,和你接力轮流刷柴田胜家和拉塔恩,帮你规划路线怎么躲水鸟乱舞;甚至在你忙到来不及打DLC时专门去搜齐装备,让你可以带着传奇狼和湖女剑喜开二周目;于是你也心甘情愿地掐着时间点给她买原版漫画、帮她校对汉化翻译,在她忙时为她刷风花雪月全羁绊全对白收集。
不在乎你的人,带着熊孩子闯进你的私人世界:掉魂、坏手办、毁存档、借走限定版签名书,说起来时轻飘飘地“毕竟是亲戚”、“你又不是打不回来”、“这些又不是真的!”、“你这么大人了本来就不该在这种东西上浪费时间!”
——是的,那些不尊重你、肆意糟践你兴趣的人,是不在乎你。
其实这想法,已经算很善良了。
有些人不是不了解或不在乎,他们是了解的,但他们就是想破坏你的乐趣。
我以前打过个比方:比如说,有人从小就被训导只能吃小葱拌豆腐,吃了一辈子;等发现其他人吃麻婆豆腐、虎皮豆腐、涮冻豆腐,甚至莴笋豌豆、宫保鸡丁,并不是每个吃了一辈子小葱拌豆腐的人都要心平气和。
一旦有可能,他就会在能力范围内,让人都吃小葱拌豆腐,而且认定吃小葱拌豆腐才是唯一选项——这其中暗含的逻辑是,“都让你们吃这么快活了,我这一辈子不是白过了么?就是得证明我这辈子没白过,你们也得吃小葱拌豆腐,还得叫好!”
真正快乐的人,不会去打扰别人的快乐。
喜欢打扰别人快乐的人,内心都不太快乐。
昨天跟朋友吃饭,听了一个挺典型的故事。
她从小喜欢巴巴变,收齐了一套巴巴家的手办。
某天回家,发现手办里的巴巴爸爸没了;她妈妈说,有亲戚家孩子来,看了喜欢,拿走了。
朋友气坏了,让她妈妈去要回来。
妈妈:怎么这么小孩子气?你不是还有好几个吗?
朋友:这是一套的!是一家子呀!
妈妈:都是假的,有什么好要的。真是。你又不是小孩子了。
她求妈妈去要,妈妈不肯,还嘲笑她。第二年,她继续求妈妈,妈妈不肯,还嘲笑她。第三年,出于各种原因——巴巴爸爸当然是原因之一——她搬出去住了。
她妈妈很诧异:你在家有吃有穿,干嘛要出去住?
朋友没理会,自己租了房子住,独立了。
过一年多,她妈妈到她住的地方来,上下打量,挑了几处刺,都挑得有气无力;临了走楼梯时,啪嗒滑了,她妈妈可找着理了:
你这楼梯这么滑!你一定常摔吧?
朋友说她一年多没摔过,说走楼梯就是不该自己走紧窄的地方还不扶栏杆,这不是常识吗?自己滑了还要怪别人,这对吗?
妈妈一时被噎得没话了。
朋友说,那时节,她忽然一下子,顺着势,许多反问句都滔滔不绝地涌上来了。
她问她妈:是不是妈已经习惯自我中心了,什么事都要顺着妈才对?
是不是妈自己也不开心,所以也不想别人开心?
究竟亲戚家小孩喜欢不喜欢巴巴爸爸?是不是妈假慷慨送人,故意好让女儿不开心?
话问得直,不容回避;就楼梯间里贴脸问出来,她妈妈来不及躲;愣了会儿,说了句“你这孩子说什么呢?”——就走了。
她下次回家时,见她妈妈把那个巴巴爸爸要回来了,还轻描淡写地说,去亲戚家问了,那个亲戚孩子也长大了,离家住校了,巴巴爸爸也没随行李带去,估计也不是很喜欢,那就顺便要回来了。
朋友跟我说,她就把她妈妈这一举动,当做是道歉了。
以此为契机,她跟家里的关系,也稍微缓和了些。
至于楼梯间里那段喊话,黑不提白不提,大家都当没发生过似的。
朋友说,这当然不是最好的结局,但她也算满意了。
当然,她还是自己住——她很知道自己这个巴巴爸爸,是怎么得回来的。
放肆的熊孩子与无礼的亲戚,有时甚至不是元凶。
并不能因为是亲人,就高估其人的善良——人对自己可以控制的他者,很容易无意识地将恶意释放。
所以想不被人拿捏,得有个自己能去的地方:物理上,精神上。
关键词: